内容简介 ······
本书是作者在1996年5月—11月期间深入黄河流域的河南地区的田野调查实录,是一部当代中国少见的实证考察之作。作者足迹遍及豫东、豫西、豫南、豫北、豫中,走访了数县、数乡、数十家农户,并通过市、县两级党校系统访谈了数十位县、乡、村三级官员,以逐日访谈纪要的方式,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后20世纪90年代正在剧烈转型中的中原乡村的社会生活,并着力反映社会转型过程中小农阶层的利益、情绪与态度,生动展现了实行土地家庭承包制后的广大农民与土地、与市场、与血缘人情网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变化和问题,也揭示了无形的传统文化力量与人们迫切进行的现代化努力之间的强大张力。
本次全新修订版增加了作者近20年来对于中国“三农”的新观察和新思考,与原版本中20世纪90年代的情况形成对比,体现了“三农”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了国家多年来对“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以及为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而进行的坚持不懈努力。
作者简介 ······
曹锦清, 1949年生,浙江兰溪人。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于2019年退休。主要著作有《现代西方人生哲学》《平等论》《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走出理想的城堡——中国单位现象研究》《中国七问》《黄河边的中国》《如何研究中国》等。其中,《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最近两周通勤时的地铁读物,是作者于90年代来到河南农村,对当地普通农户、基层政治机构、地方企业、党校、工厂等地点进行访谈后的一手记录。因为是日记随笔的形式,所以其实非常好读,甚至有的地方非常精彩,让人欲罢不能。又因为是一手材料的缘故,书中记载的东西很有现实的冲击力和历史的沉重感,读完之后会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的基层社会现实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以及会对当代的农村问题,和我们的现代化方向有非常全新的认识。
其实很想写点什么具体的东西,也很想把这篇田野笔记中我看到的有意思的部分贴出来分享给大家!但是在这么做之前,我就本能地意识到了阿晋是绝对不会让我过审的事实……属实是被平台规训成巴甫洛夫的狗了。所以感兴趣的大家不妨自己下载/购买/借阅来读读看吧!曹老师虽然有点自恋,但确实是很有良心也很敢说话的好学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