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有女怀春 > 第四七章 一朝秋尽霜成雪

第四七章 一朝秋尽霜成雪

    朝廷征召章茆担任五官中郎将的文书虽已下发了将近半月,章茆却不愿应召,反而给熹宁帝接连发了两封请求辞免的奏疏,言说侯国附近多山林草泽,这些地方多啸聚山林之贼,他若应召离开了侯国,这些贼寇定然会下山聚众侵扰百姓。

    熹宁帝忌惮的便是他不费一兵一卒便能威慑镇压那些贼人的威名,多次派使者去征召。然而,这位侯府世子却颇有些不识好歹,竟以侯府女君膝下无子、须侍奉侯府女君为由拒不应召。

    熹宁帝本是个仁孝之人,即便不满章茆的傲慢无礼,却也感念于他能有如此孝心;又因有萧期从侯国给他上书,言说章茆一旦离国应召赴任,侯国附近的山林贼寇没了侯府世子的管束威慑,定然会聚众劫掳周遭百姓,在拔除楚王世子一伙人的势力前,朝廷不宜出兵剿匪除寇,不然,西南夷族定然会闻风而动,这无疑给了楚王世子可乘之机,不如让章茆挂个虚职,就此全了他的孝顺之心。

    熹宁帝听从了萧期的提议,再次派使者前往侯国宣告他的旨意,准了章茆留守侯国侍奉侯府女君的请求,又以他此次剿寇捕贼有功,仍拜他为五官中郎将,赐黄金五十斤、珠玉数斛、布帛数匹。

    章茆知晓,这样的赏赐,实则也是警告。

    他一片忠心却遭到帝王的猜忌忌惮,这令他极其烦闷,最后也只能听从婶母的建议,以后辈的身份再次向熹宁帝上了一道表忠心的奏疏。

    阿母作为老楚王的亲侄女,与熹宁帝又是沾亲带故的表亲,论辈分,他还得唤这位只比自己年长四五岁的熹宁帝一声“表舅父”。

    熹宁帝最是重视人伦亲情,见了章茆剖心剖腹之言,大受感动,亲笔写了一封安抚的信函,派身边的亲信密使亲自送往侯国,重申了亲亲之义与尊尊之道。

    章茆本是个性情中人,感念熹宁帝的宽厚仁慈,也不再因被猜忌而心怀不满。

    ***

    而就在章茆打消了熹宁帝对自己的猜忌之后,他先前派去打探明铃踪迹的人终于给他带来一道令他激动振奋的消息。

    “世子的猜测没错,明家的四女公子果真藏身在吴将军的营地里!先前我们一直未曾留意吴将军的营地,这才寻不到四女公子的踪迹,她现今似是吴将军的帐下幕宾。”

    “很好!”章茆勾唇笑了,眼中暗流汹涌,“你们继续替我盯着她,不管用什么手段,务必要将她带回来!但此事要谨慎小心,不能让我阿母和这府中的女君、女公子们察觉了!”

    而他唯恐他的行动计划被阿母安排在府中的耳目眼线泄露出去,便将东院那些尚有亲友的奴婢皆放出了府,其余人等则被他送到了田庄上去耕作纺织,东院也只有萍姨与梦舟留了下来,替他守着方如仪生前的漪兰院。

    然而,他不知这院中的奴婢早已过惯了衣食无忧的日子,许多人不愿出府或被送到田庄过苦日子,纷纷跑到徐知春跟前哀告,希望能留在府上继续服侍主人。

    徐知春也很是纳闷章茆为何突然之间要遣散他院中的奴婢们,召他到跟前询问了缘由。

    章茆不欲让婶母知晓自己要将明铃藏入府中的意图,只能遮掩搪塞:“我院中的这些人皆是阿母当年培养的亲信,表舅父也给阿母送了些伺候的人进来,这些人里头定然有表舅父的耳目眼线,一一拔除这些耳目眼线耗时耗力,不如都遣了出去。”

    徐知春并不信他的这番说辞,只是不好插手他院中的事,也便由着他了。至于那些不愿出府的奴婢,她也只能多给些银钱安抚这些人。

    而她也没心思追究他究竟瞒着自己在谋划些什么,只要不闹出事来,她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她的整颗心都牵在了章叹春身上。

    这位三女公子自明桥失踪后,整个人便变得郁郁寡欢的,与从前那个天真烂漫、灵动娇俏的女公子已是判若两人。

    ***

    而在这瑞雪纷飞的寒冬里,宫里忽传来了一道喜讯,却是熹宁帝后宫里的一位美人诞下了一位公主。

    这是熹宁帝即位至今平安诞下的第一个孩子,虽只是位小公主,熹宁帝也极其欢喜;徐太后更是将其养在了自己身边,厚赐了那位为她诞下孙女的美人。

    小公主将将满月,徐太后便思量着要从王公大臣家中挑选几名小女公子入宫陪侍这个小公主。

    熹宁帝觉得为时过早,不忍心让大臣家中年幼的孩子与父母分离,便与徐太后商量:“母后不可操之过急,还是等到小公主开蒙启智后,再召人入宫陪侍吧?”

    徐太后有自己的思量,并不依他,冷冷笑着说:“是你自己不争气,堂堂九五之尊,临幸后宫妃嫔却还要看明家那女人的脸色,任由她在这后宫里横行霸道,只要你临幸了某位妃嫔,她便要逼着人家喝下避子汤。

    “我即便禁了她的足,不许你去见她,你也是对我阳奉阴违的,甚至被她的枕边风吹昏了头,竟想要许她后位。

    “我今儿再给你提个醒啊,她若是还不知收敛,我会亲自来调教她。那后位也不是她能妄想的,这后位和小公主的事,无须你多操心,你老老实实听我安排就好。”

    熹宁帝纵然不情愿,却也不敢忤逆母后的话,顺从道:“儿臣遵命。”

    他正欲辞别徐太后,又听她道:“快到正月了,你便下旨让各地的诸侯王前来朝见贺正旦吧。”

    熹宁帝不解:“往年都是三年一朝或是五年一朝,去岁各地诸侯王便朝见过,母后莫非打算动手了么?”

    徐太后道:“不过是试探罢了。回回都有托病不来朝见的,那个老楚王更是自你登基即位之后便不再朝见了,甚至想要谋反,你顾念着亲亲之义不忍问罪诛杀,纵容了他父子这些年,也是时候给他们些颜色瞧瞧了。这回,他父子二人若是敢奉诏前来,楚地便不会有刀兵之灾;若仍是拒不朝见,那也只能将他及其党羽一网打尽了。”

    熹宁帝不愿同室操戈,更不愿让百姓遭受兵革之苦,曾多次派使者亲信前往楚国以人伦之亲和君臣之义晓谕楚王父子。老楚王已有悔意,楚王世子却因陈年旧怨始终不愿奉命听诏,依旧一意孤行地与北匈奴勾结,甚至企图煽动早已降汉的南匈奴叛离朝廷。

    身为人子,对于先帝与母后早年做下的事,他无法指责。

    然而,身为帝王,他却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让诸侯臣子的忤逆不敬。

    入朝庆贺正旦的旨意下达各地诸侯王后,他本以为老楚王仍会同往年一般以病重为由拒绝入京朝见,使者回报的消息却令他万般不解。

    “老楚王确实重病在床不能朝见,不过,楚王世子愿代父入京朝见,想要获得皇上的恩准。”

    熹宁帝只觉楚王世子此次上京定然另有图谋,虽准许这个阿兄代父上京朝见,却也留了个心眼。

    在得知贞毅侯府今年仍是由章茆代父上京之后,他特意将留在侯国内的萧期召了回来。

    ***

    对诸侯王来说,入京朝见帝王极其耗时耗财,那些封地离雒阳遥远的诸侯王,往往会托病不去朝见。

    章茆将要朝见的皮垫玉璧打点妥当,本只想轻身前往,章叹春却请求他能带上她。

    章茆深知她的心思,温声揭穿了她的企图:“你想在随我上京的路上,顺便打探桥桥的消息么?”

    章叹春并不否认,恳求道:“请阿兄带上我!我不会给你添乱、拖你后腿的!”

    章茆不忍拒绝她,心想就这样带着她散散心也好,遂应允了她:“让我带着你也行。不过,我得请示你阿母,她同意你随我上雒阳,我才能带着你。”

    徐知春并不反对章叹春随同着一道上雒阳,但想到她一旦去了雒阳,太后必定会召见她;而这个女公子向来有些没规矩,宫里毕竟不比家里,她身边总得有个人时刻规训她的言行。

    太后定然不愿见到二女公子,那便只能让大女公子陪同着一道儿去了。

    ***

    章怀春从医馆回来,徐知春便与她单独说起了上雒阳入宫一事。

    “阿母知晓让你陪着叹春入宫有些强人所难,但眼下只有你能陪着她了。”徐知春道,“叹春因明桥的事整日里哭泣悲叹,我怕她将自己闷坏了,说不准跟着你们阿兄去了雒阳,就能接受明桥已离开的事实了。”

    那座阔别多年的宫殿,自太后恩准她自行择婿后,章怀春便从未想过再去见见那宫墙里的人。

    那段孤独难熬的岁月,她不愿再去触碰。

    可是,她无法拒绝阿母的请求,更不忍心看着嫡亲的妹妹日日为明桥的死伤心哭泣。

    雒阳之行若能让她家三女公子重拾往日的欢笑,她愿意陪她同行。

    而皇帝表兄曾送给她的那枚玉环,她也该还回去了。
新书推荐: 这只小草神是俺拾的嘞 快穿:社恐宿主她不干了 开局躲神避魔,原来我是大佬啊 逍遥尘世子 这是僵约,你是认真的吗? 致我未曾谋面的青春 破天战尊 消失的天堂?游戏开始! 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 扶桑剑心图